时间: 2023-12-02 23:30:05 | 作者: 行业新闻
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一直牵动着习的心。习深刻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格外的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目前,青少年视力问题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点问题。
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为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阶段性目标,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各方面责任,要求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学校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要求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2.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体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落实,各级政府签订工作责任书,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为深入落实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市政协部分委员通过到我市学校走访调研、座谈了解发现,学校照明按照要求无一达标。据国家疾控中心调查发现,除部分先天遗传外,不良的教室照明环境是学生视力下降的重要诱因。目前我市学校照明91%为荧光灯,少部分LED灯,教室平均照度值在130LX-230LX左右,照度低、蓝光、频闪、炫光、汞污染等问题,将对青少年视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针对教师照明,教育部明确提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平均照度不低于300LX,黑板照度不低于500LX,达标率要100%,我市目前教室照度明显不达标。
在“重治轻防”的错误认识,儿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自主的视力健康行为和及早控制视力不良的健康管理意识,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缺乏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基本知识,特别是教室的照明设施不达标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1.部门协作机制未有效建立。不同程度存在部门职责落实与衔接困难,尚未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童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网络体系尚未建立,视力筛查、预防保健和科学矫治等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验光配镜行业监管力度不够。
2.学习教育负担普遍过重。针对存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各种焦虑,学生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学生参加校外学科教育培训班比例增大,儿童青少年近距离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和频率过大,加之日常用眼习惯不良,导致近视早发、高发。
3.照明等重点设施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中度过,而目前我市照明设施基本不达标,慢慢的变成了了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短板。同时,青少年室内生活和学习时间增加,体育设施不足、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也导致视力下降。
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政策和制度体系,给儿童青少年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和呼声。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政策机制的完善及教育方法的理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当务之急改善教室的照明设施,这是解决青少年视力下降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我市作为全国百强城市,十大教育改革典型、全国唯一连续四届获得教育改革最高奖的市,为了祖国的未来和孩子们健康,应尽快引入并在全市推广优质护眼灯项目。建议按照以下路径开展工作。
1.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学校一步到位,已建成学校要制定整改计划和时间表,挂账销号;
2.对高新区、奎文区、坊子区、高密市、安丘市五个试点县市区重点推进改革试验落地;
3.分步骤实施,公立和民办学校同步,在寄宿制中小学率先推进,如潍坊一中、四中、东明中学等;
4.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学场所等按照教育部采光标准全覆盖式督导检查,推动校外机构照明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