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27 23:36:17 | 作者: 华中区
新华社郑州9月26日电(记者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梁村王大娘,最近每晚都要到村里通亮的广场上跳一曲“小苹果”。她爱人梁大爷说,这在65年前无法幻想,那时天一擦黑整个村庄就静悄悄了。
现在,全村人不只离别火油灯,并且呈现了“万瓦户”:梁村500户人家用电器功率超越一万瓦的就超越20家。亮光,照见梁村人“是非”“亮堂”以及“多彩”的日子变迁和回忆。
70岁的梁大爷一大早起床。厨房里,王大娘正在用豆浆机制造豆浆,周围的电磁炉上,蒸锅正“滋滋”冒着热气。这是本年9月,记者在梁村看到的一幕。
从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完全是一种神往。梁大爷说,1951年他上小学时,教室是一个窑洞,上课都要带上火油灯。而其时全家只需一盏火油灯,父亲就找来空墨水瓶,做一个简易的小火油灯。每次,母亲总要千叮嘱万吩咐,不要把油弄洒了。
那个时代物质匮乏,东西都定量供应,一家每月只能买一瓶火油。由于梁大爷上学的原因,家里的火油越发严重。
每个夜晚,梁大爷一家五口人都守着火油灯的那点亮光,这点光,是温暖,也是期望。
他在暗淡的灯光下写作业,母亲抓紧时刻纳鞋底,父亲捆扎烟叶,姐妹则搓麻绳。只需他的作业一写完,全家人就立马中止干活,上床睡觉。没电的时代,天一黑,全村都寂静下来,进入“睡觉”状况。
没有电的回忆是是非的,自打用上电,梁大爷家的日子一下变得丰厚:买了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家也从窑洞里搬出来了,家里的每个房间都装了空调,还增加了取暖用的“小太阳”……
梁大爷50岁的儿子梁克信带着记者来到梁村的最高处,放眼望去,一行行规整的电线杆,一排排新盖的小高楼。
电,不只仅给村里带来亮光,并且让全村富了起来:村里架设了灌溉专用的电线,一些人开端办起小作坊。
梁克信是村里最早去南边打工的能人,村里的第一台录音机、洗衣机和DVD都是他从广州带回来的。1994年,得知国家电力部门要晋级改造村里的线路,嗅到商机的他离别广州,回到家乡办起了挂面厂。
“曾经,灯泡的亮光由于电压低常常只需一条红丝,办厂是奢求。”梁克信和记者说,办厂不到一年,他的挂面就从村里卖到了省会郑州。“大约有5年时刻,每天晚上,全家都在亮堂的灯光下加班加点做挂面。”
在梁克信的带动下,村里的人使用连绵不断送来的动力,办起了大棚蔬菜栽培、采摘以及农家乐项目。首先尝到用电致富甜头的梁栓柱,现在在村里和镇里已有四个企业,为乡民供给工作岗位200余个。
“曾经村里人一到冬季底子吃不到新鲜蔬菜,现在每天城里人来收购蔬菜的车,一早就排队等在栽培基地外面。”梁村刘强子和记者说,西红柿、茄子等生果蔬菜都依照电动恒温器操控成长,“有了牢靠的供电,科技兴农才干落到实处,农人才干收益高、富得快。”
梁大爷本年30岁的孙子梁亚军,大学毕业后,回到梁村小学当教师。他说:“在村里也能共享外面的精彩。”
现在,电像空气相同存在:村里校园有了电气化教室,开通了远程教育,全国的名师资源都能共享给村里的孩子;梁亚军的妻子张佩佩在家开网店,专门运营山里的生果和农副产品,坐在家里就能把农产品卖到全国。
2000瓦功率的电磁炉、2000瓦的“小太阳”、2000瓦的大空调,还有电视、电脑……村里的电工张宏志说,现在500户的梁村,“万瓦户”超越了20家。
翻倒闭宏志保存了长达十年的电费单据:2007年2月同一变压器台区的农户用电仅为4679千万时,而到2014年,这一数据已近3万多千万时。
国家先后两次施行农网晋级改造工程,梁村10年内改造了8次变压器。可张宏志说,上一年刚改造的变压器本年又因负荷过大不行用了。
虽然电足了,用电量在“打着滚”地增加,梁村人却开端鼓起节约用电认识:新电器都是节能产品,家家户户也都换上了节能灯。一些人家的房顶上,还装着新式的太阳能热水器。